【代表风采·双岗建功展示】张冰:把专业“显微镜”架在监督“关键处”
“这个仪器主要是检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。”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验室内,鄞州区人大代表、公司负责人张冰守在一台精密的分析仪器旁,目光紧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,核查处理后污水的各项指标。
这个在实验室里专注研判的身影,已经在生态环境战线年,作为区人大代表,他的履职脚步始终扎根在基层一线。
从“无废城市”创建到生态红线划定,从解析大气污染成因到修复河湖生态,长期扎根生态治理现场的经历,不仅让张冰积累了扎实的专业功底,更坚定了他攻克关键技术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。
工业固废处置问题,曾是小微企业的“心头堵”。“量少了没人收,自己处理又违法,产业末端处理能力也跟不上。”张冰多次蹲点企业车间,与一线工人深入交流,实地查看固废中转站收储管理,与职能部门反复探讨政策堵点。基于深入调研,他提交了《关于完善工业固废收运体系的建议》,提出构建“政府主导+市场运作+数字赋能+全程监管”的固废“一站式”收运体系。经鄞州区人大专项监督推动,收运体系逐步完善,小微企业处置固废成本大幅降低,相关做法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典型案例。
“办理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证,就像永无止境的‘俄罗斯方块’,材料改到眼花,项目等到心慌。”在《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宣传贯彻活动中,企业的这些“吐槽”让张冰敏锐捕捉到了问题。带着专业敏感,他一头扎进13家不同类型的排污企业,复盘审批流程中存在的堵点问题,并走访营商环境办等职能部门,梳理政策落实各个环节。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,张冰提出“将环评审批、排污许可证申领服务前移”等一系列细化建议,推动“环评批复和排污许可‘两证合发’”落地实施,办理时限从45个工作日大幅减至15个工作日。
生态监督绝非“一日之功”,这是张冰深耕环保领域多年的深刻体悟。去年,鄞州作为省级试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,张冰成为首南街道生态文明建设议事点的驻点代表,他以环保人的专业视角,将人大代表的履职情怀化作制度落实的力量。
位于首南街道中心的都市工业园区,有规模以上企业45家,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。随着南部新城向南拓展,园区内的主导产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生态转型挑战。在人大首南街道工委组织下,张冰多次赴园区专题视察,紧盯“三废”管理短板,提出健全“三废”处置体系、减少污染排放等建议。通过“代表督事”“逢十说事”平台持续跟踪问效,助力5家企业变更了排污许可、18家企业升级整改了“三废”治理措施,推动“管网可视化改造项目”顺利落地,让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治理成效。
于细微处察实情,在关键处下功夫。张冰用生态领域的专业优势,叠加人大代表的履职担当,在监督一线架起“显微镜”,让足迹印在企业痛点、治理难点上,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交汇点上,写下了“双岗建功”的精彩注脚。
主办单位: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1199号中新大厦11楼 邮编:311100